找回密码
 加入布鲁
查看: 496|回复: 4

张五常:(2008.08.22)从刘翔弃赛说黄龙觅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3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841af70100amcp.html

刘翔因伤弃赛,天下同声一哭!林行止问消费者的剩余怎样了?我两天食不知味。其实行止兄问得好,恐怕上帝也答不出来。原则上此剩余也,可以是负值。刘翔退赛是一项我们无法卖得出去的损失。

正面看,世界末日还没有来临。曾经说过,百一跨栏的顶峰期相当长,上苍保佑,四年后刘翔还有机会问鼎伦敦。问题是伤了Achilles tendon可以是大麻烦,尤其是牵涉到需要跳的运动。按报道,没有发生过意外,刘翔不应该伤得重,不知与他穿的新设计的运动鞋有没有关连。是专家群起而出的时候了。

重视刘翔,不单是因为田径上他是中国的一枝独秀,同样难得的是技术上我没有见过跨栏跨得那么好。判断这项运动用不着学过:比所有我见过的,刘翔飞跃得格外流畅自然,而后一段有惊人的爆炸力。是胜是败,田径要这样才过瘾,要这样我们才可以站起来。

自一九六二赢得洛杉矶加州大学的乒乓球单、双打冠军后,我没有再染指这项玩意了。要尝试就尝试,话停就停,是我平生的简单传记。这次北京奥运,我细看今天的乒乓球,吓破了胆。没有半个世纪之前那么好看:短距离互攻只两三板就是一分,没有当年那种攻攻守守要数十板才拿得一分来得好看。我想,要是我这个老人家再尝试,拿一分也不容易!

想当年——是五十多年前吧——我对阿团说,横板早晚会淘汰直板,因为直板的反手抽击见不得光,拿不出来。阿团天才绝顶,想出了以推替挡,发明了左推右扫,大幅地增加了反手力度,一九五九在匈牙利拿得世界冠军。

比我年轻两岁,要不是文革今天阿团还会活着。要是阿团还在,见到今天不知是谁发明的持直板以板背反手抽击,当会叹为观止吧。阿团聪明,我也聪明,但当年我们怎样也想不到可以用板背。

持直板反手抽击历来不顺。今天所见,持直板的可以用板背反手抽击,既自然,威胁力也高。这显然是到今天横板还没有淘汰直板的主要原因吧。国手马琳懂得这一招,用得不多,而王皓则频频用,出神入化也。

你道这次奥运的乒乓球赛,最精彩是哪一分呢?我赌你猜不中。那是王皓对一个德国仔。后者发球大动作,蹲在地上,近于跪,眼睛与球桌面齐平,然后整古作怪地发球。殊不知发球后,王皓随意地反手用板背一挥,德国仔还没有真的站起来。蠢到死!

想当年,阿团在香港湾仔某工会内研究发球,发明了我戏称为「美人照镜」的发球术。那也是近于跪在地上,把球拋高,持板如照镜,球下来时挥板大力横抹,因为角度好,乒乓如怪蛇出洞,对手不易接发。后来见阿团出赛时完全不用这招,问何解。他回应:「看来有威势,其实蠢到死。发球后我还没有站好对方就一板打过来!」这是五十多年前阿团的智能,今天的德国仔还是不懂。

说到乒乓发球,当年要发得如怪蛇出洞才算到家。今天的球手不再这样,因为耗力太甚,而大家对旋转的应对有了长进,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这次老人家再看乒乓球赛,最欣赏是双方离台的互攻抽击,中国选手十次胜八次。远距离对攻其实不难,只是胜者一般是不失误那方。这种对攻的困难是要保持稳定不失。不容易,因为在你死我活的大力扣杀下,胜者要保持冷静,每一板要懂得花一小点时间想一想。从远距离对攻不失这方面看,我认为中国的乒乓球教练是高于西方的,高相当多。西方的球手是操之过急了。

众所周知,篮球以身高着数。我认为网球同样地以身高为上。中国的女子网球斗不过人家,主要是长得不够高,发球的力度较弱。这方面我反对的——打死也反对——是网球容许两次发球。发失一次还有第二次,怎可以说得通呢?在情在理,发球失误一次应该失一分,没有谁有充分理由反对吧。如今可以重发,长得高的如虎添翼!只准发一次,虽然身高还有着数,中国的女子大有可为也。

牙买加的飞人博尔特可谓不识时务。冲线之前他伸臂拍胸,明显地缓慢了下来,仍然以九秒六九破了一百米的世界纪录。如果此公不搞搞震,九秒六○易过借火,这样的纪录可能维持数十年。牙买加显然盛产短跑能手:女子一百公尺的前三名都是他们的。其中我发现一个小秘密:女子跑第一的生的矮小。这是说,快斗快,高人跑两步矮人在同样时间跑两步半有机会胜出。这观察对中国的田径前景是大有其利的。

一万米的长跑,两位中国选手被远远地拋在后头,令人尴尬。我注意的是这长跑的前三名皆矮小,皆出自埃塞俄比亚,一个地高氧少的国家。长跑要练气,一般是到氧气不足的地区训练。中国缺氧的高地带多的是,输那么多有点问题。我突然想到黄龙的轿夫!

四年前到九寨沟摄影,顺便到黄龙一行。要向山上走五公里,缺氧严重,过一小段路程有氧气站协助游客。当时年近七十,我选坐轿子登山。一前一后的轿夫,在严重的缺氧下健步如飞,五公里登山只小息一次,而下山则飞奔而下,一次不停。

长跑是斗气多,何不找黄龙的轿夫来训练一下呢?如果黄龙的轿夫不够多,可到黄山再找。后者不像黄龙那样严重缺氧,但山高直上,轿夫也是练得面不改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3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08.19)评林妙可事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841af70100alc2.html

北京奥运开幕震撼世界。可爱女孩林妙可唱出来的,是小友杨沛宜在幕后的感人歌声。国内外——尤其是国外——的舆论骂个半死,彷佛整个精彩的演出给这「替代」全盘废了。我不认为有什么不妥,虽然自己的老婆也在骂。本来懒管闲事,但在美国作大教授的外甥,今早来邮,说:「滚美国传媒的蛋,他们只懂得报道假唱歌、假烟花。你怎可以不在博客上仗义陈辞,叫他们滚!」

老婆与朋友皆说,如果我替「假」唱辩护,一定给人骂死了。我从来只替真理说话,早就练得刀枪不入。无足轻重的不说,这次显得有点严重,依理直说好了。

先说计算机烟花,我认为实在好。逼真兼过瘾,烧到有那么多人的广场内,用真火岂不是近于恐怖活动?发神经!

转谈那所谓「假」唱,有什么不妥了?那不是歌唱比赛,而是以艺术表达为主的戏剧性演出。这种演出的衡量准则,是整体的视、听与内容传达的效果如何。从来没有听过舞台剧的演出要论真真假假,而事实上,无论是中方还是西方文化,以艺术为主的戏剧演出,是真是假无所谓,但求效果可取。英国的莎士比亚舞台剧,说话发音与声调的要求高,出现过幕后用专人朗诵台词,替代幕前演员发音的实例。

让我以一件五十多年前的小事说起吧。当年我们的家有一位老朋友,姓陈名绍基,比我年长不止二十岁,因为在家中我排行第九,算是同辈,称他为绍基哥。五十多年前的香港,搵食艰难,绍基哥在鲗鱼涌的太古小学任职,教音乐与体育。音乐与体育格格不入,他懂音乐,体育一无所知,但人浮于事,不二者兼教就找不到工作了。

一九五四年某天,绍基哥急着找我,说有要事相求。他说校方举行校庆,要他提供一项表演节目。该节目他准备好了,是一群小孩子舞蹈,音乐是他改编简化了的《蓝色多瑙河》,由他一个人在台上拉手风琴。殊不知早上试演,礼堂太大,他的手风琴声浪不足,完蛋了。他说市场不会找到跟他简化了的《蓝色多瑙河》一样的唱碟,但知道我曾经拿得口琴比赛冠军,要求我到场以口琴补音相助。他留下曲谱,走了。

过一天是演出之日,约好了,我带着口琴早到两个小时。进入礼堂,看看场景,知道不妙,对绍基哥说:「他们摆设得这么隆重,你是老师在台上拉手风琴,一群可爱的小孩子在舞蹈,很不错,但我既非老师,也非孩子,且衣履不整,很不对头。这样吧,口琴与手风琴的声音应该是分不开来的,你在台上拉,我在幕后吹,或有可为。」他想想也对,于是每人一个麦克风,我躲在幕后,在场工作的员工果然认为分不开,何况为了过瘾我在当时的电台吹过几次,知道口琴与麦克风的距离可以很近,要声浪大不困难。

演出很成功,台下掌声雷动。想不到,绍基哥是老实人,竟然当场公布幕后还有一个后生小子以口琴协助,把我拉了出台,掌声再雷动一次!

几天前听到林妙可小友的绝妙演出有幕后唱者支持,给人骂个半死。我想,为什么奥运开幕的主事人不学当年的绍基哥,演出后公布幕后还有个小英雄呢?跟着读报道,原来真的有个绍基哥,也姓陈,名字是陈其钢,开幕式的音乐总监也。可惜今时不同往日。往日陈绍基说出,掌声雷动;今时陈其钢说出,骂声雷动也。世界真的是变了。

如果陈其钢不说,可能永远没有人知道。这不对,应该说。Give credit to where credit is due,是正着。那些说小友杨沛宜因为长得不可爱而遭牺牲的言论是胡说八道。陈其钢说了出来,杨沛宜前途无限矣!沛宜小友真的长得不好看吗?又是胡说。绝对是个美人胚子,只是孩子换牙期间往往要打个大折扣。为写这篇文章我买了影碟,再看林妙可的演出,认为她是真唱的,只是没有扩音,被杨沛宜之声盖过了。

我喜欢创作,屈指一算,这兴趣逾半个世纪了。今天日暮黄昏,回顾一下,有四项创作玩意做到了自己可以的尽头:经济、摄影、文章、书法——后者还差一小点,但近于自己的尽头了。埋头苦干数十年,我不可能不知道创作有成的艰辛,更不可能不知道每类创作什么容许,什么不容许。

以经济研究为例吧。事实的可靠性非常重要。我对资料真实性的执着调查,四十年前就打下了名堂,而一九七二发表的《蜜蜂的神话》,高斯、巴赛尔、赫舒拉发等人皆认为是实证研究中不可能被超越的。就是不久前为高斯写的《中国的经济制度》,自己七十二岁了,但替我打字及找资料的朋友知道,为事实的可信及其细节我搏到交稿前的最后一晚。至于理论的处理,数十年来我遵守自己熟知的科学方法,不敢有半步差池。这些皆实证科学的法门也。

艺术创作是完全另一回事。这里重视的是感情的表达、技术的层面、品味的优劣、思想的境界。于是,艺术作品只能从作品的本身衡量,没有谁管你的作品是怎样弄出来的。四十五年前在加州搞艺术摄影,有些自以为是天才的我认为是蠢才:他们认为摄影艺术作品完全不能改,连滤色镜也不能用,称自己为purist。他们的作品偶有佳作,很少,而感情的表达总谈不上。我的摄影作品绝不pure。光的处理要出术才可以搞出变化,于是在镜头、胶卷、黑房等处理上尽量打破约束,务求感情的表达因为技术变化够多而给自己多一点满足感。后来研读其它前辈大师的艺术观,没有一个不同意我的看法。当然,今天的摄影由计算机处理,程序不同,但归根究柢,作品的高下还是只能从作品看,没有谁管你的作品是怎样弄出来的。

张艺谋是搞艺术创作的。开幕式所见,大师无疑问。批评林妙可有幕后代唱的人显然不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看──他们可能认为妙可小友是个人表演或参加国际歌唱比赛吧。

是不容易理解的心态。二十多年前电影《莫扎特传》是顶级好戏。记得吗?莫氏死前的一幕,歌剧演出时他在幕后弹琴,台上弹的只是假动作。没有谁认为有什么不妥。回头说开幕式,李宁升天与凌空奔跑摆明是假的,因为钢线看得清楚。没有谁有异议。但如果见不到钢线,明知不可能是真飞但怎样也看不出是假,颂赞之辞当然更高了。

结论是明显的。如果我们把「开幕式」作为一件整体的艺术作品看,不要管其中有什么弄虚作假的,因为这些是艺术的一部分,哲理上是容许的。但如果我们把这整体分割开来,以个别表演者的成败论英雄,那么幕后的「替代」愈多愈捱骂;另一方面,如果个别表演者没有幕后替代,那么假得愈逼真掌声愈多。个人认为开幕式要从一件整体艺术作品的角度看。此「式」也,没有个人表演这回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3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這個人在我而高一直很垃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3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电影王国国民 于 2008-8-23 04:49 PM 发表
這個人在我而言一直很垃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anny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8-23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电影王国国民 于 2008-8-23 16:49 发表
這個人在我而高一直很垃圾。

没看懂,不会断句~~~:blin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布鲁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布鲁蓝光网(blufans.com) ( 沪ICP备16023182号-1 )

GMT+8, 2025-7-18 05: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