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frederick 于 2007-6-23 08:20 发表
我发现好莱坞拍电影,只要关于中国的就全凭自己想象,一点也不管现实怎样,我对其它国家不了解,所以不知道其它国家是不是也被想象的走样了,但好莱坞有这么健全的机制,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 ...
他们太不了解中国。一方面他们不够努力的去了解,一方面我们没有给世界完全展现自己。
当年安东尼奥尼因为看到“真实的中国”被赶了出去……
他是这样描写自己来中国之前的感受和认识的:“在我去中国之前,我也有关于中国的想法,它主要不是来自最近出版的书———‘文化大革命’和关于毛泽东思想的争论。我用形象思考,而我脑中的形象主要是带有童话色彩的:黄河,有很多盐,家和路都是用盐做成,一片雪白的蓝色沙漠,还有其他沙漠,动物形状的山峰,穿着童话般服装的农民。”
那个时期,安排给外国人看的内容有:人们整齐有序地做操、跑步、工作,脸上洋溢着幸福、自信的笑容。当然,摄影机这个东西有它神奇的一面,镜头有自己的逻辑和自己想要去的地方。于是影片中不时出现这样的“裂缝”:一些未经安排的东西,它们自己从某个角度不经意地冒了出来。安东尼奥尼来到一个自发的集贸市场,人们带着自产的粮食、家禽和自制的食品,在那里做起了买卖,这在当时几乎是违法的。这个小小的市场有点紊乱,货物参差不齐,人们脸上流露着明显的不安,这些与另一组镜头中(当然是安排好的)北京某大商场的琳琅满目、肉类和各种时鲜蔬菜堆成小山的盛况,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
还有那些在下课时非常有序地倚在不同角落里读书的孩子们,他们面无表情地大声朗读课本———那些为他们所不明白的东西。但是也有个别胆子大的,仰起圆圆的小脸东张西望,对于眼前如此人为的安排感到困惑和极大的不满,一副桀骜不驯的模样。
在这个意义上,安东尼奥尼用“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来形容自己的工作,那是他自己的谦称;但是作为中国观众,也许用得上这句古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974年1月30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恶毒的用心,卑劣的手法》的评论员文章,这篇文章也是《中国人民不可侮》系列评论的第一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于中国人民在“文革”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不屑一顾,而是偏重于捕捉日常生活场景。
今天,虽有了很大改善,类似的情况仍然存在——这个你不能看,这个你看到了不能说。那么,我是说,为什么不靠想象呢?这样一来少了很多麻烦。
不过说到好莱坞,电影仅仅是电影,娱乐业。
[ 本帖最后由 phoenix 于 2007-6-23 09:04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