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布鲁
楼主: phoenix

Harry Potter and the Phoenix...without Harry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3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hoenix 于 2007-8-3 17:09 发表

登革热……

登革热是个什么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3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hoenix 于 2007-8-3 17:13 发表

还跑到刚果,染上过埃博拉呢:lol:

看来你是到处跑给跑瘦的:lo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3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rederick 于 2007-8-3 17:14 发表

登革热是个什么东西

一种热带传染病,东南亚是流行地区。我国没有明显的疫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3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rederick 于 2007-8-3 17:14 发表

登革热是个什么东西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本病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发现,并据症状命名为关节热和骨折热。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20世纪,登革热在世界各地发生过多次大流行,病例数百万计。在东南亚一直呈地方性流行。我国于1978年在广东流行,并分离出第Ⅳ型登革热病毒。此后,于1979、1980、1985年小流行中分离出Ⅰ、Ⅱ、Ⅲ型病毒。

    病因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患者在发病前6~8小时至病程第6天,具有明显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染。流行期间,轻型患者数量为典型患者的10倍,隐性感染者为人群的1/3,可能是重要传染源,丛林山区的猴子和城市中某些家畜虽然有感染登革病毒的血清学证据,但作为传染源,尚未能确定。

    传播媒介:伊蚊,已知12种伊蚊可传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广东、广西多为白纹伊蚊传播,而雷州半岛、广西沿海、海南省和东南亚地区以埃及伊蚊为主。伊蚊只要与有传染性的液体接触一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传染期长者可达174日。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因在捕获伊蚊的卵巢中检出登革病毒颗粒,推测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储存宿主。

    易感人群:在新疫区普遍易感。1980年在广东流行中,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86岁,但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在地方性流行区,20岁以上的居民,100%在血清中能检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体,因而发病者多为儿童。      

    症状

    一、典型登革热

    (一)典型登革热

    1. 所有患者均发热。起病急,先寒战,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小时内可达40℃。一般持续5~7d,然后骤降至正常,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d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称为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

    2.全身毒血症状 发热时伴全身症状,如头痛、腰痛,尤其骨、关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严重者影响活动,但外观无红肿。消化道症状可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脉搏早期加快,后期变缓。严重者疲乏无力呈衰竭状态。

    3.皮疹 于病程3~6日出现,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色斑疹,重者变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和头面部,多有痒感,皮疹持续5--7日。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4.出血 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

    5.其他 多有浅表淋巴结肿大。约1/4病例有肝脏肿大及ALT升高,个别病例可出现黄疸,束臂试验阳性。

    (二)轻型登革热 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短期发热,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无疹,常有表浅淋巴结肿大。因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或漏疹。

    (三)重型登革热 早期具有典型登革热的所有表现,但于3~5病日突然加重,剧烈头痛、呕吐、谵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瞳孔散大等脑膜脑炎表现。有些病例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

    二、登革出血热:分为两型即较轻的登革出血热和较重的登革休克综合征 。

    (一)登革出血热 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发热、肌痛、腰痛、但骨、关节痛不显著,而出血倾向严重,如鼻衄、呕血、咯血、尿血、便血等。常有两个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100ml。血浓缩,红细胞压积增加20%以上,血小板计数<100×109/L。有的病例出血量虽小,但出血部位位于脑、心脏、肾上腺等重要脏器而危及生命。

    (二)登革休克综合征 具有典型登革热的表现;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有明显出血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表现皮肤湿冷,脉快而弱,脉压差进行性缩小,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烦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险,可于4~6小时内死亡。

    检查

    血常规检查 病后白细胞即减少,第4~5d降至低点(2×109/L),退热后1周恢复正常,分类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可见中毒颗粒及核左移。1/4~3/4病例血小板减少,最低可达13×109/L。

    部分病例尿及脑脊液可轻度异常。

    血清学检查 常用者有补体结合试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和中和试验。单份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效价超过1:32,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效价超过1:1280者有诊断意义。双份血清恢复期抗体效价比急性期高4倍以上者可以确诊。中和试验特异性高,但操作困难,中和指数超过50者为阳性。

    治疗

    一、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到完全退热为止,不易过早下地活动,防止病情加重。保持皮肤和口腔清洁。

    二、对症治疗

    (一)高热应以物理降温为主。对出血症状明显的患者,应避免酒精擦浴。解热镇痛剂对本病退热不理想,且可诱发G-6PD缺乏的患者发生溶血,应谨慎使用。对中毒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口服强的松5mg3次/日。

    (二)维持水电平衡 对于大汗或腹泻者应鼓励患者口服补液,对频繁呕吐、不能进食或有脱水、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应及时静脉输液,但应高度警惕输液反应致使病情加重,及导致脑膜脑炎型病例发生。

    (三)有出血倾向者可选用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C及K等止血药物。对大出血病例,应输入新鲜全血或血小板,大剂量维生素K1静脉滴注,口服云南白药等,严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口服甲氰咪呱。

    (四)休克病例应快速输液以扩充血容量,并加用血浆和代血浆,合并DIC的患者,不宜输全血,避免血液浓缩。

    (五)脑型病例应及时选用20%甘露醇250~500ml,快速静脉注入,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以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3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恐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3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aemorrhagic fever, EBO)是一种烈性传染病,病死率很高,临床上以发热及出血为特征,由令医学界闻之色变而又无可奈何的致命杀手——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引起。
  
  1976年,扎伊尔北部“埃博拉”河沿岸 55个村庄遭到不知名的陌生病毒“袭击”,致死率极高,同年,从这个村庄的一例病人体内首次分离出埃博拉病毒,因此而命名。
  
  埃博拉病毒通常感染猴子及其它动物,然而现在它的确已经向人类发起攻击,至今没有人知道这种病毒原生何处以及人类又是怎样染上它的。人们只知道它可通过人体血液、唾液、汗水及其它分泌物接触传染。由埃博拉病毒导致的疾病称为埃博拉出血热。迄今为止,人们对这种疾病尚束手无策,既无有效药物也无正确疗法。埃博拉病毒发作迅速,它一旦侵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就会将人和动物的免疫系统迅速击垮,免疫系统根本来不及招架。此病的潜伏期约为3周,发病后3天内突发高热严重头痛及肌肉疼痛,常伴有腹泻;之后皮肤出现紫肿和水疱;一般到第6天时,病人开始体内出血,内脏器官功能衰竭,发病9天前后死亡。死亡率达到90%左右。
  
  埃博拉病毒外观呈线状。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等抵抗力,对紫外线和γ射线敏感,对多种化学试剂(乙醚、去氧胆酸钠、β-丙内酯、过氧乙酸、次氯酸钠、福尔马林等)敏感。灵长类动物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
  
  EBO的传染性很强,在医院接受注射以及与病人的密切接触,都是本病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另外,接触猴类或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或其它体液也会导致感染,还可能经皮肤、呼吸道或结膜而感染,也曾发现有经空气传播的。而其它因素如暴露的食物和水、医院建筑、家养和野生动物以及旅游,一般都不会传播。
  
  目前对EBO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如果在早期对症治疗,输液以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也会出现可挽救的部分病例。
  
  控制“埃博拉”的扩散,首先要密切注意世界埃博拉病毒疫情动态,加强国境检疫;对有出血症状的可疑病人,应隔离观察,一旦确诊应及时报告卫生部门,对病人进行最严格的隔离,使用带有空气滤过装置的隔离设备。医护人员、实验人员穿好隔离服,可能时需穿太空服进行检验操作,以防意外。对与病人密切接触者,也应进行密切观察。
  
  美国马里兰州Bethesda国家免疫和感染病协会的Gary J. Nabel博士和Fort Detrick美国军事医学研究院感染病部门的同事们已经发现了一种以腺病毒为基础的疫苗,虽然在cynomolgus恒河猴实验中数量较少,但是可以诱导快速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当他们使用埃博拉病毒糖蛋白和核蛋白编码腺病毒免疫动物时,所有动物均于一个月后战胜了病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3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有什么恐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3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怎么总是肉麻的?:lo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3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得了就恐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3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没那么严重的,如果发展到重症阶段,什么病都很恐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布鲁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布鲁蓝光网(blufans.com) ( 沪ICP备16023182号-1 )

GMT+8, 2025-7-13 05: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