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Alanlau 于 2009-10-7 01:47 发表 
实践是检验真相的途径,日本的HIVI杂志还鼓吹PS3比碟机好呢,很多人就此买了PS3但是与碟机对比过后便 大呼上当了,至于很多器材或是线材的所谓测评有很多都是枪手所为(国内外都一样),真正的行家将测评作为参考而不是定论,更不 ...
这些话其实都是伪真理,无非就是鼓吹发烧友那一套“看过就有发言权”的理论。其实对蓝光碟画面的认知,和买了多少蓝光、看过多少蓝光一点关系都没有。对电影胶片成像理论和近一个世纪来电影拍摄/放映技术的发展一无所知,看再多、思考再多有什么用,还不是说出错误论调误导观众?评碟不是评电影,评电影是见仁见智,发自内心的感受就好。但评碟是science,它的方法论和知识基础是早已经在行业内外都公之于众、只要用心、花时间就可以习得的。
不扯远了,《角斗士》蓝光碟的画面,只要对九十年代和新世纪之交的35mm胶片和super35摄像技术有足够知识储备的人,都能看出来绝对不能反映影片本身的面貌,更不要提什么“胶片感”了。说实在的在中国看VCD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有几个真正摸过老电影的胶片,知道什么叫做电影感的?而《勇敢的心》和《角斗士》画面的天壤之别不仅能够看出来,而且也是和两部电影数码转换的制作历史相符合的。不知道怎么还需要用那些主观的话来辩解。这下连黑胶什么的都搬出来了,干脆你们发烧友成立个宗教好了,你信它就有,个中原因反正你们也解释不清楚,说来说去都是主观感受,再就是什么“质感”“层次感”之类模棱两可、玄乎奇玄的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