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帖由 bluemovie 于 2009-7-29 16:39 发表 
不知你所指的“原来的源制作”是合意?我的理解,应该是在cc制作dvd时修复过的母盘基础上直接转制的,不过这里的母盘本身就是胶片级的了。
我所说的画质,当然指的是我们肉眼所见效果,老片的胶片质量和保存相对较差,效果自 ...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搞清母盘的概念,这就涉及到bd或者dvd的视频制作过程。过程一般是这样的,首先对于原始胶片(底片)进行扫描、修复和存储,当然,存储的介质和方式有很多种,存储下来的信息就是制作碟片的视频源数据。
其次进入到碟片的开发阶段,对于视频源进行压缩编码处理,处理好后,连同音频压缩编码的信息和菜单花絮等二进制编码一起进行封装(封装之前还要经过严格的各项检测),最终形成母盘制作的数据源。
然后开始制作母盘,这个过程就是将开发好的数据源传输到母盘介质上,母盘的制作工艺也有很多讲究,不多叙述。最后就是通过母盘进行大规模的批量压盘生产。
所以,了解了bd的制作过程后,就会知道,制作dvd的母盘和bd的母盘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故才会有之前的提问。
另外,你所说的老片bd较dvd提升效果不明显,你知道吗,现在的老片修复已经动辄使用6K甚至是8K的扫描技术了,这样的视频源信息量不仅比dvd要远胜,而且比2K标准的bd也要强出很多倍,同时考虑到bd的视频解析容量要比dvd的容量高出5-6倍,所以对于老片而言,bd较dvd提升的潜力是巨大的。
[ 本帖最后由 gululu4 于 2009-7-29 17:49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