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SOLOMAN 于 2007-11-4 21:50 发表 
只是有時無形的感覺,卻說不出實際比較
简列一下6区碟子的致命之处
1删减---在原片中出现裸露/过激暴力/性笑话/粗口/有辱华之嫌等情节的,一律"咔嚓".破坏的影片的完整感,自欺欺人,弱化的影片情节起伏感,使观看者不能全面/客观的观看到该影片.
2掩盖---在原片中的一些英文对白出现政治/色情笑话或对话时,中文的配音完全是以近似意思的弱化翻译,没有真实的还原本意,因此不能象其对外宣称的是所谓的权威翻译,另外,国内引进的碟喜欢自作聪明的按照国内的意识形态重新给影片取上直接翻译出的中文名,既不能突出影片的意义,又不能概括出影片的特点,有些显得特别肤浅.
例如:
国外原配中文名:300
国内名:300斯巴达勇士(国外名留给观众一个悬念,300什么呢?国内影片名直接告诉你,是300个好的革命战士!)
国外原配中文名:一切从失恋开始
国内名:情定巴黎 (影片是讲旧恋情失去意味着新恋情的开始,国内名直白的告诉你,一男一女在巴黎谈恋爱!)
国外原配中文名:爱情吉日
国内名:一日钟情 (影片讲述一日间的爱情发展经历,让人听起来感一种中文与外文结合的美感,国内名直接就把一见钟情改两个字)
国外认可的原配中文名:傻妹从军
国内名:小糊涂当大兵 (影片讲述一个千金女在丧夫后从军的喜剧形式的厉志故事,名字很诙谐,国内名断章取义而又罗嗦的起了这个"小糊涂"的外号!要知道片中女主人公从军时已是29岁的寡妇,又这么老的小糊涂吗?
3流动---目前国内的DVD引进商都没有自设的独立视频/音频分析/修复/合成工作室,很多后期工作其实是打一枪换个地方,比如在某唱片公司/某电台的录音室/某电视台的数码编辑室内陆续完成,致使碟片的整体视觉/音效不能以专业的回放程度展现给消费者!一些碟片甚至是以模拟消音的卡拉ok功能去掩盖英文原音再加上中文配音的.影片画面是在枪林弹雨中,而中文配音的音场空空的,还有回音,简直就象是在包房里配的,而这在国外的碟片中绝对不会出现的(除非是在一些非英语的A片里).更有甚者,一个配音者同时配片里的几个角色(说白了,就是压缩成本),普通话明显带着京腔/北方味/大茬子味,用在画面中老外的身上,实在给人感觉土不土,洋不洋.
4粗暴---国外的DVD包装设备90%以上是全自动无人包装的,因此碟片的错发/划伤情况基本不会出现,而且一旦消费者购买到上述情况的碟片是可以致电免费电话投诉和更换的,而国内的碟片大都是已集装生产加手工装盒的,各位在购买华X和泰X这类公司的碟子一样会发现碟面有人为的花痕.其他的杂牌公司甚至在盒子里会发现一个破套子包着碟子再丢进盒子里!----想更换???除非播不出来,否则免谈!
5欺骗---目前国内引进的外国片其实相当一部分是非法引进或者是免费引进的垃圾片,这类片子没有拷贝/没有制作公司提供的封面原始图,国内的一些无良公司就采用挂羊头卖狗肉的形式,滥用其他片子的封面,再加上:本年度XX大片的字样,去欺骗消费者(市场上零售在15元左右,没有英文制片公司资料和出版年份的碟片多数是这类),买回去上当了有没的退,不行!!为啥???--因为放的出来,没质量问题!
6滥造---一碟片字幕的设置完全没有标准,港台的碟片在合成前都是有字幕机软件逻辑过滤,找出错别字,并对字幕的长短度/高度统一设置,字幕可以灵活调用,并可以中/英文联合体现,可国内碟片基本都不能做到,再说外包装,一个D盒最好质量的工业成本也一般不超过2元,可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在此上面做文章,拼命缩水,试问一个盒子质量都没有保证,里面的碟片又能保证多少呢?难怪卖YLJ的个体户把卖不出去的CD/DVD盒子拆下来零售都能卖到2/3块钱,可想人家的质量/外观是怎样的了!
[ 本帖最后由 m2m2w 于 2007-11-7 01:25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