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爱上皮克斯还是从07年的料理鼠王开始,不是因为“人人皆可烹饪”,而是画面里美幻而又似乎可以企及的巴黎和美食。料理鼠王是个分界线,其实在那之前皮克斯已经是美国动画里我最爱看的,但那之后,皮克斯对我而言已不单单是动画了。
说到飞屋,不得不提及瓦力,这部很是为皮克斯招揽到不少新粉丝的“神作”因为“小众化”而被广电代表广大电影受众拒之门外,很是伤了不少人的心吧(我当然是其中之一)。所以,当飞屋作为3d影片被最终敲定引进的时候,我的倒计时就开始了。
到了前天晚上,我忙不迭地在网上订票,最好的一个场次只有一半的预定,比起同期的冰河3只剩第一排的位置,不由得心头一紧。我定的是9点一刻的第一场原版配音,不过能选择一个理想的位置,也不算太失望。第二天(昨天)影院里的情况还是暑期档以来一贯的人头攒动,看到我这场的显示是红色(代表售罄),一股暖流涌来 。影厅外已经满是等待进场的人群,观察了下,基本以20岁上下的情侣为主,貌似没有小孩,看来都是慕名而来。
领了眼镜入场,在等到不耐烦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国产3d电影的预告,除了一直不停地唱以外再无印象了。终于大戏登场,哦可爱的跳跳灯,在大银幕上看到你多好!咦,片头不但做成了3d,而且整个画面做成了旋转效果,这是皮克斯的第10部长片,也是第一部3d,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影片和超人、鼠王一样,都是以一段做旧的电视视频作为开头,看下去原来是主人公在看电影,而他的那副眼镜除了镜片颜色,和我戴的3d眼镜颇为神似,难道又是皮克斯的小彩蛋?
之后的几分钟,我的注意力集中在关心画面质量上(我一直认为好的画面是能给好电影大大加分的)。之前看过的冰河3已经比较超出我的预期了,而皮克斯又会怎样再度宣告自己的领先呢。恩,建筑的材质、植被的多样性、衣服的质感(换领带那段让我感叹得出了声)。。。就在这时,影厅里不断发出的笑声把我拉回到了故事中,接下来是那传说中的煽情4分钟吧?
其实对看遍了各类好莱坞大片的人来说,煽情和视觉特效一样,都属于技术范畴,至少我不排斥但也不会特别期待。但这是皮克斯,是不是在煽情上也作出创意呢?事实证明,你可以想到皮克斯的创新和超越,但你还是很难想出他们到底会怎么做。这4分钟过得出乎意料的平淡,淡到我甚至不会感觉到多少悲伤(不过后来才发现那个蓬头垢面的小冒险家原来是个女孩,也就是长大后酷似女超人的主角老婆,汗一个。。)。
到这里,我基本判定这更多地是个拍给成年人(前提是怀有童心的)的电影,尽管后面会有不少的冒险情节,但恐怕小孩子早已经酣然入睡了。。。
还好,在我都觉得有点沉闷的时候,随着几万只气球的升起,节奏恰到好处地明快起来。美妙的城郊、乡村景色,还有在云层漫步的飞屋,这一段第一次让我联想到了天空之城和宫崎骏老爷爷。
后来出现了影片最重要的外境地——拉丁美洲的某瀑布(具体资料待以后再做了解),我不再为皮克斯的技术而惊叹,感受到的只有心情的舒畅。
之后的冒险过程仿佛又走上了主流动画的老路——负责搞笑的动物角色、不断出现的惊险追逐打斗。。。当几百条狗狗充斥着整块银幕,我不免担心这种圆滑的处理(小朋友应该会喜欢狗狗吧)会不会导致情节的失控。好在博士导演(导演名字应该是Doctor吧)接受过怪物公司里群魔乱舞的考验,故事的节奏和意境并没有因为搞怪的动物们而发生转折(说到转折,瓦力的后半部留下了些遗憾),特别是唯一不会说话的角色——大鸟——引发了观众一个不小的高潮,从此之后笑声便很少间断。
冒险的故事免不了一些老的桥段设定,比如大鸟和主人公的友谊,又比如老爷爷看到老伴留言后的青春焕发。不过也许我已经被皮克斯的文化深深同化,也许太多的情绪铺垫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当之前连拄着拐杖都一路踉跄的老爷爷改头换面,好像琼斯博士般地驾驶飞屋冲上云霄的时候,我得到的不仅是感动,而是与人物共呼吸共命运的强烈带入感,正像影片中说的“人生是一场冒险”,头发花白、腰腿不灵也不妨碍冒险,那么坐在舒适的影院里也同样如此。
大团圆的结局,让我感到意犹未尽,似乎又还缺少些什么。导演很懂观众的心意,画面最后定格在伫立于飞瀑边的小屋,原来飞翔的归宿还是土地。再次联想到天空之城。
影厅里的灯亮了,我没有像往常起身,片尾字幕画面上出现主人公的生活“照片”,这个形式也不算罕见了,但身边的很多人也迟迟没有起身,直到画面变黑只剩下字幕。
走出影厅之前,我跟老婆说“比我想象的还要好看”。恩,这是目前我可以给出的最高评价了。作为铁杆粉丝,对皮克斯近来每部新作的期待都差不多是从1年多前就开始了,伴随飞屋而来的,是更加强劲的口碑和鼓舞人心的北美票房。在我看来,即便是瓦力后半部的刻意而为,玩具1的技术过时,虫虫故事的“幼稚”,都不能改变皮克斯全方位的领先姿态和每个故事能够横源流长的事实。而飞屋,寄托了我对他们的更多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