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蓝光网(blufans.com)- 蓝光 高清 4K UHD Blu-ray 影音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布鲁
查看: 2741|回复: 26

(转帖自环球电影论坛)真正爱电影的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29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真正爱电影的人会是有点神经质的完美主义者
    真正爱电影的人看碟从来不看质量低劣的版本、即使是再想看的电影。那种版本简直是玷污电影!只能表现电影之万一,除了能看到点剧情外什么也没有,如果要看剧情不如看原著或剧本。他懂得一部好的电影,除了好的剧情外,还有音乐、摄影、灯光、特效……
    真正爱电影的人从不在网上看电影,原因同上
    真正爱电影的人很少看媒体的影评,特别是国内媒体的。在经济社会里,影评人的笔就是炒作的枪
    真正爱电影的人从不赶时髦、看很新很新的电影,原因参考上面几条
    真正爱电影的人看一部电影会先看导演,再看演员、剧本……因为他懂得看不同导演的电影需要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导演在电影里会打上深深的烙印,一部电影其实所有的要素都是为了实现导演的意图,理解了导演的本意,也就看懂了这部电影
     真正爱电影的人不会轻易看自己想看的电影,越想看就越谨慎。因为他懂得,一部好的电影需要配以合适的心情、合适的人,否则会误会了电影。如同越在乎越怕失去一样
    真正爱电影的人对于自己最爱的电影一定收藏多个不同的版本,会为了某一心仪版本跑遍城市的角落
    真正爱电影的人一定收藏有自己喜欢的电影原声碟,因为抛却画面,会更深的理解电影的音乐语言
    真正爱电影的人同样会爱音乐,即使他原来不喜欢音乐也会因为电影而喜欢,比如会因为《时光倒流70年》而爱上帕格尼尼
    真正爱电影的人会尽可能的升级自己的音响,永不满足,当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真正爱电影的人很少会看电视剧,因为他总是拿电影的要求来要求电视剧,当然会惨不忍睹了
    真正爱电影的人会深刻的记住很多别人忽略的镜头。比如里昂打开门一瞬间小女孩仰起的脸,沐浴着圣光一样的光芒;比如亨弗瑞.鲍嘉即将要掉下来的烟灰……
真正爱电影的男人肯定流过泪(注意:哭跟流泪是两回事),不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当然我也理解不了象某些小女人那样看个肥皂剧也会哭哭啼啼(没有嘲笑女同胞的意思噢)。男人流泪,可能是感动的流泪,但更多是激动的流泪
     真正爱电影的人喜欢思索,会很感性(不是多愁善感更不是性感 )。对待生活也许会有些消极,但一定会有一颗感恩的心
     真正爱电影的人会象我一样爱《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有点偏激,嘿嘿)。“有一种鸟是永远关不住的,因为她的每一片羽冀上都洒满了自由的光辉”
真正爱电影的人只看原声电影,极少看配音的。
本色声音是演员的一部分。试想想,《教父》里没有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沙哑而有力的声音;《肖申克的救赎》里没有摩根.弗里曼磁性的旁白。语言跟文化息息相关,极端一点的,想想长衫飘飘的李慕白说一口美式英语什么效果?
另外就质量来比较,原版无疑是质量最高的。要想在一段声音中抹去一种频率的声音,就需要从混合的波形中抽出那段波形。如果不是纯数字音轨,那么是不可能完美的单独抽出这段波形的,失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要加上另外的声音,就必须再加上一段新的波形。由于新的波形与旧的不一样,那么这段新的还会进一步对原声造成伤害。因此,最后出来的声音比起原声已经打了不少折扣。在一些环境音较弱的场景中影响尤其明显。因此,只有原声才会感受真正原汁原味的电影。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碟加入国语配音后,原版的DTS或是Dolby5.1往往就会合成为2声道的主要原因。
收回一条:
     真正爱电影的人很少看媒体的影评,特别是国内媒体的。在经济社会里,影评人的笔就是炒作的枪
承认这一条有点极端,可能是因为本人曾经深受影评之苦吧。其实在现在的社会,信息获取的途径太多了,不自觉的会融入自己的思想中,一些好的影评会更好的帮助自己理解电影。我的本意是爱电影就要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同的人喜好不同,没必要要求别人也喜欢自己喜欢的电影,感动着自己的感动就足够了。就如我曾经很幼稚自私的窃喜《肖申克》没能拿到95年奥斯卡一样,仿佛如此自己就可以独享这部电影了 (当然阿甘也是非常好的电影)。
解释一条:
     真正爱电影的人很少会看电视剧,因为他总是拿电影的要求来要求电视剧,当然会惨不忍睹了
不能说喜欢看电影就比喜欢看电视剧的人有品味,只是爱好不同。电影与电视要表达的侧重点不同,当然其构思与拍摄的手法也不同,所谓拿“电影的要求来要求电视剧”其实是拿电影的长处来比电视剧的短处,呵呵,的确不太公平。没办法,我恰好喜欢的就是电影的长处,所以我不喜欢电视剧,但没有攻击电视剧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9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很好啊!!!!!!说到心坎里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9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爱电影的人只看原声电影,极少看配音的。

这句我是绝对不同意的······配音演员也是演员··是用声音表演的演员,与用身体表演的演员本质上区别不大,甚至因为配音演员只能用声音表演,限制更多也更难,这篇文章根本不了解配音演员,也根本不了解什么是配音,以偏概全的谈配音,我绝对不赞成。

难道演员表演就很完美么?难道说某个大牌明星的表演就很完美一点就没的挑剔么?同样作为演员,配音演员却无法受到公正的待遇~~~难道一定要配音演员去演戏了才能被承认?当初郭冬临和尤勇没有通过上译的考试现在看来反而是正确的了,张涵予不去配音转而跟冯小刚去拍电影看来也是很好的选择,可始终有一些人永远不会放弃配音,不会放弃这门用声音去诠释人物去表演世间百态的永恒的艺术!用祖国的母语来解读世界各国的优秀影片,永远是我的追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9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加上一点,技术又怎么了?5.1声道又怎么了??他能带给人心灵的震撼么???
那些在震撼的音效给我的冲击都不如从磁带里传出来的邱岳峰大师的那直击人心深处的声音!!

“对过去的那些坚实的,饱满的,精雕细刻的金石之音,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曾经有过一些堪称刻骨铭心的记忆,而那些记忆正在慢慢地,无可奈何地被现实锈蚀。我们哀叹过文字的凋零,我们正在哀叹语音的凋零。可我还是想守着我那些记忆中的美好的声音,做一个过气的语音中心主义者。”(摘自严锋《好音》一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9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关于电影的记忆碎片-电影是每秒二十四格的真理


铭刻在俺记忆中的六部电影

  《射雕英雄传》


  周伯通是《射雕英雄传》中最讨人喜欢的一个角色,许多人也认为这个丑角似的人物最有趣,俺却觉得他没趣得紧。请看黄蓉背着负了伤的郭靖,和周伯通一块儿找地方疗伤,来到了牛家村。黄蓉停下脚步,说就住在此处,老顽童问为何要在这里,黄蓉说这里美得好像一幅画似的。

  “像一幅画又怎的?”周伯通反问道。

  黄蓉反倒答不上话来。——书中这么写道。

  是啊,遇到这样实在的人,你又能说出什么呢?

  一个哥们儿偕太太要到我家玩,俺事先精心设计了各种娱乐项目,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备了几张影碟,都是百里挑一的好片子。

  吃完饭后,俺邀请他们看影碟。他太太却执意要回家。

  “看会儿电影吧,多好的片子。”朋友眼巴巴地看着那些影碟。

  “有什么好看的?反正都是编的!”他太太说。

  我的眼前一黑——反倒答不上话来。或者,就像《天堂电影院》中那些小镇居民一样,看到恐怖镜头,便“哎呀”一声,全部捂住自己的眼睛。

  但是,但是,许多人对电影,不是这样的态度。

  尽管,尽管,它们的确都是编的。

  《列宁在十月》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坐在露天影院的银幕下,一边看《列宁在十月》,一边帮影片中的角色提词。一部影片就这样给整个中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七岁时,俺有一次被父亲带着去文化馆,居然在垃圾池中看到一截电影胶片,急忙拣过来,珍而重之地收藏好。这段胶片便是《列宁在十月》中的一段,十几帧画面基本相同,所以也分给好友一两片。那时候的小孩子,迷恋一切跟电影有关的东西。有一天的夜晚,隔着屋里的灯光,俺看到一户人家的窗纸隐约有胶片的痕迹,不禁恨这家人暴殄天物。趁没人时,潜入那家的院子,准备将用来糊窗户的胶片揭走。靠近才发觉,不是胶片,而是边上带孔的那种打印纸,两张纸的重叠部分,就形成了一条类似电影胶片的黑条。俺悻悻地收回手。至今想起来才有些后怕,幸亏不是,才让俺幸免一次做贼的机会。

  2002年,斯皮尔伯格发行他的《E?T外星人》DVD,据说在限量珍藏版中,每套DVD中夹了一帧电影胶片作为额外附赠。——老斯真是想影迷所想啊。

  《简爱》

  这应该算是最有名的译制片了,惟一需要考较的,是我们对其台词的背诵程度。经常和一个朋友提到这部电影,然后感慨一会儿那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

  为罗切斯特配音的邱岳峰,从1953年开始,全家七口搬进了南昌路一条弄堂里,栖身在十七平米的房间里。从进厂到去世,工资没调过,一直是一百零三元。这不算特别,很多上海人都这么住,很多中国人都这么过。他还可以做点工匠活,曾经把人家做钟座余下来的三角边料,一块块拼成精致的五斗橱。但是他同时还是罗切斯特,那个“十年以前带着股怨气跑遍了整个欧洲”的英国乡绅,在岛国的阴郁天空之下,他经常纵马驰过荒郊。

  骑马披斗篷出门兜风的罗切斯特,骑自行车上街买菜的邱岳峰,他们在不同的时光隧道里穿行,望得见对方的身影吗?

  “文革”结束后,人们首先从那些经过配音的译制片中,知道了什么叫爱,什么叫有趣,什么叫智慧,什么叫高贵,什么叫男人和女人。

  “对过去的那些坚实的,饱满的,精雕细刻的金石之音,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曾经有过一些堪称刻骨铭心的记忆,而那些记忆正在慢慢地,无可奈何地被现实锈蚀。我们哀叹过文字的凋零,我们正在哀叹语音的凋零。可我还是想守着我那些记忆中的美好的声音,做一个过气的语音中心主义者。”(摘自严锋《好音》一文。)


[ 本帖最后由 笑谈 于 2006-12-29 18:4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9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少林寺》

  用“万人空巷”来形容这部电影当时上映时的盛况绝不过分。作为小学生,我们第一次看到那些大人们放下手中的活计,不计较钱包里的钱,走后门托关系来搞到《少林寺》的票。而我们也有足够的底气伸手向他们要钱,将这部看了好几遍的电影再看一遍,以印证觉远和尚在一年四季的操练场上,分别耍的是什么兵器。

  从这部电影开始,那个叫李连杰的北京市井少年走上了国际巨星的道路,他此后主演的任何一部电影都让俺趋之若鹜。其实在《少林寺》中为他配音的是有着金石般铿锵飘逸的声音的童自荣。

  “尽形寿,不近色,汝今能持否?”

  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觉远在一句紧似一句的逼问下,那一声声在压抑中颤抖的回答:“能持”。

  《罗马假日》

  有谁不知道这部电影呢?有谁不喜欢奥黛丽·赫本呢?没有一部电影像它一样,如此禁得起时间的推敲,没有一位演员像她一样,不仅被异性追捧,也被同性赞叹。

  俺从大学开始看这部电影,一直但到现在。我曾经工作过的单位旁边有一个天堂电影院,是省科技馆的礼堂,放映的全是老片子,搭配都很固定,《罗马假日》配《魂断蓝桥》,《鸳梦重温》配《出水芙蓉》,《简爱》配《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等,一轮过后就重新放起,将周围大学里的学生们滋养得浪漫无比。俺坐在里面,听那些年轻人发出与俺当年一样的赞叹,仿佛在反刍自己的青春。

  1993年,奥黛丽·赫本辞世,天使回到了她的故乡;2003年,格里高利·派克与她重逢在天堂,此时距离他们拍摄《罗马假日》,恰恰过去了半个世纪。在岁月的淘洗下,这部黑白影片愈发焕发出美得令人眩目的质感。

  《野鹅敢死队》

  这是一部任何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偶像的电影,八十年代在国内公映时,从翻译到配音到录音剪辑均无可挑剔,配音更是集中了上译厂的精英。而这部电影也创造了我个人观影史上的一个记录:只要看到哪家影院在放,肯定要跑过去看,至今已看了三四十遍之多。

  让我们来重温那些铭刻在心中的台词吧——

  “难道你要我们走出非洲吗?”“那你就跑吧。”

  “你的名气太大,只好住这种下等旅馆了。”

  “小偷小摸只是我的业余爱好。”

  “你这是从飞机上往下跳,不是从妓院的窗户往下跳!”

  “别抱这么紧,小心挤坏了我的钱包。”

  “让我去哪个国家都行,只要不是瑞士,那里干净得让人拉不出屎来。”

  “对不起长官,我要发火了。——让你的钱去擦屁股吧!我喜欢我训练出来的这帮混球,你要不让我跟他们在一起,我就让你知道什么叫造反!”

  “我不会向你屈服的!谁让我们都是狗娘养的硬汉子?”

  “上星期妈妈来看我,还带了一个男人。同学们说她是妓女,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跟他们一起笑。”孩子,不管他们说什么,你和我都知道,你妈妈是个好女人。”


  其实,就连肖恩中尉那个在赌场工作的女友,为掩护男友被打得鼻青脸肿,肖恩抱着她心如刀绞,这姑娘艰难地微笑,说了十个字:“你带来欢笑,我有幸得到。”谦卑的口气里有最高贵的伤感和不甘。

  影片最后,福克纳上校从非洲死里逃生,找到老冤家爱德华爵士算总账。爱德华爵士发出威胁:“我这房子里有六个保安。”

  “我还以为有十六个呢。”福克纳上校作出回答。

  最酷的是,他在回答这句话的时候,连脸上的一丝冷笑都不屑于给人家爱德华老头一下。这么硬气的话英雄片中屡见不鲜,像《第一滴血》中小镇警长执意要率领大部队去捉拿兰博,兰博的老上级阿尔特上校就在一旁冷笑:“你去抓他可以,但别忘了带上东西。”“什么东西?”“足够的棺材。”上校回答,警长悻悻而去。说实话,俺特可怜这个叫蒂索的警长。要是俺碰见上校这种老牛逼,就绝对不跟他搭腔,因为肯定是被羞臊一番,还不如耳根清净地被搞死。


[ 本帖最后由 笑谈 于 2006-12-29 18:4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9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让俺哭得最凶的电影

  让你哭得最凶的片子,不一定是你认为的好片子,只不过是在你想哭的时间,想哭的地点,让你看到了这部影片。

  让您哭得最凶的片子,在你泪如雨下后,连自己个儿也说不清楚,甚至惊讶自己为何如此管不住自己。

  让你哭得最凶的片子,别人不一定哭,甚至会哈哈大笑。然后你和那个人一起感谢电影,让你们如此不一致,如此相互不同意。

  让你哭得最凶的片子,往往跟片子之外的一段心情一段遭际有关。

  让你哭得最凶的片子,可能敌不过那些只是让你眼圈发红或一红都不红的片子。

  让你哭得最凶的片子,你如今还记得吗?

  为龙套唱赞歌

  所谓龙套,连配角也不是,有的连台词也没有,只在银幕上一闪而过,来如流水兮去如风。他们的角色没有名字,他们自己在演职员名单上也没有名字(至多在群众演员的庞大名单中逗留一下)。但是,电影没了他们,也不行。比如,香港枪战片中那些被周润发刘德华李修贤等好汉如同割稻子一样击毙的黑社会马仔们,如果你看多了这类片子,便会发现有几个相貌俊秀、留着中分发型的人经常出现,其惟一的戏份儿就是四肢抽搐面孔扭曲地死去。正是他们,完成了你对周润发刘德华李修贤的赞美和崇拜。

  龙套往往留不在我们的记忆中,但能在你观影时轻轻敲击一下你的心灵,并在别人谈及时让你张嘴轻轻一“喔”,瞬间闯入你的脑海。

  很久以前,俺就萌生了为龙套做赞的念头,其由头就是《大话西游》。看片子时俺曾经感慨,绞刑架上那两个小妖是电影史上最节烈的龙套。一部《大话西游》三个多小时,角色不下几十个,全都在忍受着唐僧的叨逼叨,却只有这两个小妖,振臂高呼“我受不了啦”,然后慷慨就义,谱写了一曲用生命追求耳根清净的自由颂歌。特别是第二个小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往自己脖子上套绳子,一定要赶在唐僧的人生哲理出口前把自己搞死,端的令人敬佩。

  陈寅恪先生说,这是有“自由之意志”的人,大写的人。

  靠演龙套而出名的演员少之又少,而出名演员演过龙套的却是多之又多,如周星驰饰演的《射雕英雄传》中的宋兵乙,这个角色已经成为人们的励志经典。成龙在李翰祥导演的《金瓶双艳》扮演卖梨的郓哥,不是龙套而是配角,但他对这一段经历却一直讳莫如深,想是怕这部被称为港台风月片鼻祖的《金瓶双艳》玷污了自己名声的缘故吧?

  这方面俺知道的还有迪卡普里奥,当年看茱丽·巴瑞摩尔演的《欲海潮》(PoisonIvy),片尾出字幕时,俺在cast中蓦地看到了LeonardoDicaprio的名字。

  俺眼前一亮,迅速又暗淡下来,没记得片子中有迪卡呀。

  当时俺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牛脾气一发作,就耐心寻找起来。终于,在一个镜头中找到了《泰坦尼克号》中的熟悉身影——镜头里是巴瑞摩尔和她的闺中密友从教室里走出来,这时有一个男生在镜头前从左闪入从右闪出。用慢进看看,就是他!

  这个只在全片中出现了不到两秒钟的龙套,三年后主演了一部俺至今挚爱的电影《篮球日记》,至于其后的大红大紫,就非俺一枝秃笔所能尽述了。

  成名后的周星驰拍了《喜剧之王》,讲述一个龙套演员的艺术生涯,他很庄重地对别人说:“请不要叫我跑龙套的,其实——我是一个演员。如果一定要叫的话,请不要在前面加个‘死’字。

  第一次产生“龙套”这种感触,是看《第一滴血》时。一群民兵将兰博围在了坑道里,其中一人劝兰博投降,就是他,头戴迷彩钢盔身披防雨斗篷,由童自荣配音,一声色厉内荏的“强(念jiang)——兰博!”,就让人忍不住要笑。

  这个民兵好像是个小卖部的老板,农忙的时候还惦记着收麦子,让他们这样的业余选手来对付游击专家兰博,演员是龙套,角色也注定是龙套。看到这里,俺不禁想,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做得很专业很职业啊,要不,就只有做龙套的份儿了。

  且慢,就是这个龙套,奋起一记榴弹炮,将兰博赶进了老鼠洞里。看他们兴冲冲地站在坑道的废墟前合影留念,看他们乐滋滋地回家种田,而另一边,发动了一场战争并所向披摩的强·兰博却哭得稀里哗啦的。

  龙套也有龙套的尊严和快乐啊。

  说说俺最尊敬的一个龙套。

  《美国往事》,在这部不朽的生命史诗中,有一个司机,他为黑社会老大“面条”开车。

  “面条”请他打小就深爱的女孩黛博拉度过了一个豪华的夜晚,第二天,她就要离开这个肮脏血腥的街区,去好莱坞寻找梦想。随着夜深及离别的临近,诗意逐渐演化成兽行,在车上“面条”绝望地强奸了这个喜欢他却注定不属于他的女人。强奸正在进行时,车突然停下,司机下车,猛地拉开后排车门,站在门口。

  “面条”狼狈地下车。司机递给黛博拉一件衣服,遮盖她裸露的身体,然后站在“面条”身边,不发一言。

  过了一会儿,“面条”终于对他说:“你送她回家吧”,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厚叠钞票,数出两张递向他。

  这位司机,冷冷地看了一眼“面条”的脸,扭身上车,开车走人。那两张钱,他连看都没看。整个过程中,他的胳膊、肩和脖子耸成一个骄傲的弧度,让俺五体投地。

  “面条”颓然地站在那里,黑社会老大的不可一世被身后的蓝天和稻田重重淹没。


[ 本帖最后由 笑谈 于 2006-12-29 18:4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9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笑谈 于 2006-12-29 18:35 发表
真正爱电影的人只看原声电影,极少看配音的。

这句我是绝对不同意的······配音演员也是演员··是用声音表演的演员,与用身体表演的演员本质上区别不大,甚至因为配音演员只能用声音表演,限制更多也更难 ...

我觉得写得不错才转帖。而且我觉得爱电影和爱看电影是两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9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述90%我都符合~
除了升级音响,因为经济的原因~
和我最贴切的2条是:真正爱电影的人从不赶时髦、看很新很新的电影
                                      真正爱电影的人很少会看电视剧,因为他总是拿电影的要求来要求电视剧,当然会惨不忍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9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爱电影的人很少会看电视剧,因为他总是拿电影的要求来要求电视剧,当然会惨不忍睹了”
这条不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布鲁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布鲁蓝光网(blufans.com) ( 沪ICP备16023182号-1 )

GMT+8, 2024-5-19 13: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