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布鲁
查看: 12115|回复: 40

[CC] 不该失落的史诗The Human Condition/人間の條件 CC数码修复收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1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sg303 于 2015-3-21 11:58 编辑


◎片  名 人间の条件 The Human Condition I-II
◎译  名 何以为人做|人的条件|人的条件
◎年  代 1959
◎导  演 小林正树 Masaki Kobayashi(《遗产》《黑河》《我要买你》《厚壁房间》《化石》)
◎原  著 五味川纯平
◎主  演 仲代达矢 / 新珠三千代 / 佐田启二 / 淡岛千景/ 有马稲子
◎影片类型 战 争 / 剧 情
◎片  长 574 Mins
◎国  家 日 本
◎对白语言 日 语 / 汉语普通话 / 俄语
◎IMDB链接 何以为人.第一.二部.Ningen.No.Joken.I:http://www.imdb.com/title/tt0053114/
       何以为人.第三.四部.Ningen.No.Joken.II:http://www.imdb.com/title/tt0053115/
       何以为人.第五.六部.Ningen.No.Joken.III:http://www.imdb.com/title/tt0053115/
◎IMDB评分 何以为人.第一.二部.Ningen.No.Joken.I:8.7/10 794 votes
       何以为人. 第三.四部.Ningen.No.Joken.II:8.6/10 593 votes
       何以为人.第五.六部.Ningen.No.Joken.III:8.9/10 585 votes
◎简  介 
       反战大师小林正树的巅峰之作。这样一部登峰造极的作品,因为字幕原因,连个像样的简介都找不到。日本wiki百科中也只有寥寥数笔,翻译了一些来参考。再转贴一篇网友的博文。
日本维基百科全书:


通过战争描写人性的故事。在当时是投入众多演员的史诗电影。
全片共9小时34分钟,被吉尼斯世界纪录收入为最长的商业电影。
小林正树拍摄的史诗巨作人间六部曲《何以为人》取材于五味川纯平的原著《人间の条件》。是反映日本在中国东北(满洲)日本殖民者的电影,导演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对战争给双方的影响做了反思,本片的故事背景是一九四三年的满洲,在太平洋战争后期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男主角梶,在满洲为其人道主义立场努力终生的故事。它探索了非正常状态下人的心理和疑问。
在日本电影史上,称此作品为反战电影的代表作之一。影片含义深刻,反映了二战时期的日本人的沉重的心情,与他们的“良心”形成了种种大问号???讲述了那个时代日本人的理想和过失,梦想与幻灭,被迫与真心的集为一身,尽可能的像个人样活下去的复杂心理。这些被迫作为军国主义的走狗,时而反抗,时而伸张人道主义,因此立场异常痛苦。
  影片六部分别是
  第1部<纯爱篇> 104分钟
  第2部<激怒篇> 101分钟
  第3部<戦云篇> 105分钟
  第4部<望郷篇> 75分钟
  第5部<死の脱出> 85分钟
  第6部<矿野の彷徨> 104分钟
  转载(作者:picnic)
昨晚是做人的条件第一部在local theater放映的最后一天。我算是搭上了末班车。就连放映员也对这场的观众说:you made it.呵呵。
能在宽敞干净的影院的宽屏幕上欣赏小林正树的大作,是人生给予我的一大奢侈。其实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小林的作品。随便查了一下网上,他的作品最为人称道的大概两类,一类是与做人的条件一样反战反思的,另一类是继承日本传统美学并发扬光大的讲怪力乱神的。网上关于做人的条件的评论非常少,大大超出我的预计。特别是连一些有名的中文电影网站,对此也不过几句剧情简介加导演生平介绍,一看就是从教科书上抄袭下来的,就算已经过世的影评人卡夫卡陆也不过寥寥几句不痛不痒的观后管,让我感觉非常不过瘾,甚至悲哀。
  
要我说,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看这部电影。这话一点不夸张。中国人都知道在1937年到1945年间发生在中国本土的事儿,可大概没几个中国人知道,一个日本导演如何描述和呈现这件事,如何反思自己的国民在伪满洲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小林正树的这部史诗电影,正是对这个问题的正面回答。
  
只说第一部。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从一开始,这个悲剧的调调就很突出。梶是个妄图与制度对抗的人。他希望以人道精神改善被日本军方非人虐待的满洲奴役的劳动条件,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同样,作为当时的统治阶级一员的他想要获得中国战俘的信任,也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所以,梶在老虎岭所作的一切,都是不可为而为之。电影反复地表现梶在这两个irony里的挣扎和反思,他一再地对中国战俘不信任他感到无力和愤怒,也一再地为自己的上司和同事继续虐待和屠杀中国劳力感到悲愤和绝望。梶是一个很善于思考的人,然而他忘掉了一件事情,就是,他的祖国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他向被奴役的中国人要求信任,这个要求本身就是不合理、不能成立的。他用了很多方法试图和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甚至到了声称要做朋友的程度,但无论怎样,他们之间始终有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他是个日本人(侵略者),他们,是中国人(被侵略者)。在和平时期,这道鸿沟都未必能被跨越,何况是战争时期呢!所以,梶其实是一个有着人道主义精神的幼稚的左派,在当时的日本可算是难能可贵,但不是个成熟的合格的知识分子、思考者。他那套人道理论,在铁一样的现实面前不堪一击。在战争面前,没有所谓的改良、改善。支持或反对,只有一个选择。高被杀害,把这个问题血淋淋地放到了梶的面前。
  
  小林在电影里做到了几件其他日本导演也许永远做不到或者不敢做不愿做的事。第一是,承认了日本对中国的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承认了日本在伪满洲国进行的对中国人民的掳掠和奴役。第二是,承认了中国慰安妇的存在。承认了日本军方利用慰安妇达到奴役中国人民的目的。第三是,承认了日本军方对本国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的迫害。第四是,承认了中国人民为求自由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抗争,是正义的,是充满勇气和智慧的。因此,哪怕电影本身有一些缺点和不足,我仍认为,小林是日本战后难得的富有正义感和使命感的伟大导演。同为参加过侵华战争的小津,对战争一言不发。市川昆,回避了被侵略人民的苦痛,将镜头只聚焦于战败的日本军队。黑泽明,反思战争还要躲躲藏藏借助梦来表达。小林,只有小林(至少迄今为止我看到的),敢于直接把日本奴役下的满洲,那苍痍满目的土地、那备受摧残的人民的面目,搬上荧幕!而这些画面,出自一个日本导演之手,让我不由心生敬佩!
我一边看,脑子里总忍不住想一个问题:假如,在现代史上,中国曾如日本一样发动过对别国的侵略战争,中国导演能拍出做人的条件这样的电影吗?这样的中国导演,会在当下已有的导演里出现吗?换句话说,我们能期待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贾樟柯、张元之流拍出 做人的条件吗?
  
世界不是你能用头脑想出来的。也许吧,但我总有些莫名的悲观。
  
小林让人赞赏的另一点,是能看到人性的复杂性。其实能明显地看出来,小林对中国人是不熟悉的,他对中国人的刻画有那么点样板化,远远不如日本人形象饱满、活泼、生动。但即便是处理自己完全不熟悉的对象,小林还是竭力呈现多样性。他电影里的中国人,有得过且多、贪生怕死型的,有正直勇敢、慷慨就义型的,有聪明智慧以柔克刚型的,还有优柔寡断左右摇摆型的。在他的处理下,我们看不到通常美国电影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脸谱化、绝对化。他对小陈这个角色的处理尤其出色。这个年轻的中国人,给日本人做勤务兵,是中国人词典里不折不扣的屏蔽词语。小林在电影里为“屏蔽词语”进行了辩护,把这个角色人性化了。我们看到的小陈,是一个很有孝心、在日本人和中国人两种角色里摇摆不定的孩子。他做对过一些事,也做错过一些事。但最终他选择了和自己的人民在一起,没有出卖同胞。这和颇有争议的李安对易先生的处理方法如出一辙。但不同的是,易先生是自己选择当屏蔽词语的,小陈那样的穷苦人,却未必有这个选择。所以比较起来,小林的处理更有说服力一些。
  
  同样,小林对日方各色人物的处理也非常注重层次感,注意呈现人物的多面性。二战期间的日本军人给我们的感觉往往是冷血、可怕的。影片里的日本军人也是如此,但,小林着意呈现除此之外的其他方面,尽量避免脸谱化。比如那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军官,也有对宁死不退的梶佩服而退让的一面。还有一些梶的同僚,也是痛恨军方但敢怒不敢言的。然而同时,同情中国人同情丈夫的梶的妻子,却在紧要关头拉住梶不让他解救死囚。可以说,小林对人物的刻画是从那个人的具体处境出发设身处地为他(她)想过的。这些处理都丰富了我们对那个特殊时代和人性的理解。
电影里有两幕场景,堪称地狱的人间再现。一幕是梶打开押送所谓中国战俘的列车车门,却发现一群状如地狱鬼魂的中国人争先恐后地逃下密闭无窗的列车,呼吸一口新鲜空气,进而跑向装载着粮食的骡车。那处于身体极限精神接近崩溃的人们,那被饥饿、病痛折磨得不成人形的人们,就是我的同胞。坐在黑暗的电影院里,看着荧幕上那一个个骨瘦如柴面目全非的中国人,我忍不住我的泪。心里面竟不自主地回响起色戒里汤唯的一句本用于反讽的台词:中国不能亡!
  
  我不能理解为什么现在有些所谓的中国学者谈民族主义色变。在我看来,极端民族主义才是应该警惕并杜绝的。民族主义本身是一个人国族身份的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而人的存在,到最后,就是国族身份。普泛的人性和人文主义可以跨越国界,但只能是在一定的特殊条件下。相反,绝大多数时候,人的国族身份决定了他与他者的界限。这是为什么我对不同国族间的真正沟通经常感到不乐观。也是我对人类学心存怀疑的地方。一个研究中国的美国学者可以轻松地说,我希望看到中国ge 命。而一个同样研究中国的中国学者,则会毫不迟疑地说,我不想看到中国ge 命,因为老百姓会遭殃、会流血。他们都没有错。这里没有对错,只有国族身份的不同造成的观念和意识上的鸿沟。
  
  另一幕是日本军人对几个企图逃跑的中国战俘实施砍头,而其他的中国战俘被迫围观。这一幕让我想起了鲁迅,想起他所说的麻木的人民。然而在小林的电影里,中国人却不是那麻木不仁的看客。我注意到,高被处决的一幕,镜头是从下往上打的,是个仰视的角度。这在中国电影里,往往是英雄才配享用的,因为它让人物显得格外高大。小林对高的处理方式,曾让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在看一部日本电影。高那种行为举止、英雄气概,让我恍惚看到了中国红色电影里高大全的形象,心想是不是小林借鉴了中国电影中的一些表现手法。
  
  小林还有一个做得漂亮的地方,是引入了朝鲜人这个角色。很多时候我们想到满洲,只想到中国人(汉族人)、日本人,却很少想到与东北一水相隔的朝鲜和生活在东北的大量的朝鲜族人。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又有些怎样的经历与选择?是我们很少关注的问题。而这个角色的引入,进一步complicate了整个局势,使得故事更为好看。
小林当然也有一些败笔。除了对中国人不熟悉造成的对中国人形象刻画上的失误之外,语言也造成了一些瑕疵。片中中国人都是说中国话,但演员却是日本人,大概为了拍片现场学的几句中文,讲起来那个诘赘拗牙啊,听得我和领导这个郁闷致死啊!明明是“中国人”,中文却还没有日本军官说得好,这要在中国放映,铁定笑场。但偏偏这是一部很严肃沉重的片子,情境也都多沉重肃穆,要笑还笑不出来,所以感觉特别难受。倒是身边坐的那些老外幸福,没有这个语言“优势”,反正都听不懂,管你中文日文的。我想要是小林能等到中国开放,聘请中国演员来演中国人,情况大概会好很多。但八十年代日本国内的政治局势能不能允许他拍这个片儿,可就不好说了。
  
  领导对小林的处理手法不满意,他看不惯银屏上一个日本当权者(梶)被塑造成英雄,他领导下的中国战俘(实际上是奴隶)还不惜牺牲生命为他出头。他说这个片儿disturbing。我理解他的感受。但我不赞同他。我想,评判一个导演需要从历史的角度去考量。小林是日本人,是日本籍的导演,这决定了,尽管他对战争有深刻反思、反省,甚至有超越他国族身份的思考,他还是会在电影里塑造日本英雄,不是他姑息日本人,或者盲目乐观,而是他不可能拍出姜文《鬼子来了》那样的东西。他没有在中国文化里成长生活的体验,他没有那个文化脉络的财富。他没姜文那样对中国农民的深刻了解,也没法像《紫太阳》或者《黑太阳731》一样把日本人当成“他者”来鞭挞。他只能从他所处的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出发来拍片。而能做到现在这样的反省、批判、细致入微,已经非常非常难得了。就视角问题来说,我所有点不习惯的是,片中经常提到的labor问题。侵华战争对我来讲,一直是个国际政治问题,而不是经济问题。然而,做人的条件提醒我,政治和经济不能脱离。日本帝国的扩张背后的驱动是经济利益。
  
  小林在片中似乎是特意地回避了日本军人施虐中国慰安妇的问题。相反,电影里的慰安妇都是日本军方安排给中国奴隶的。我觉得这个安排是小林的无奈之举。因为这个话题实在太敏感了。但这样的安排却有很多问题。那些吃不饱穿不暖、骨瘦如柴、做牛做马的中国男人,需要这样的“慰安”吗?
最后说一句题目 做人的条件。这个不应翻译为人的条件或者人间状况。题目的意思应该是,一个人能成为full human的条件。所以应翻译为,做人的条件。
  第二部我看起来不如头一部那么“抓人”。故事的主要人物还是梶,但叙事内容有所不同,聚焦在日军内部的制度问题上了。影片的前半段让我不时想起库布里克的Full Metal Jacket,连情节都有那么一鳞半爪的相似。有趣的是,在前一部电影里,库布里克挑选了一个身材肥大,看起来韩头憨脑的家伙扮演那个受尽凌辱自杀身亡的士兵,在小林的作品里,遭受同样命运的却是一个身材弱小、带着高度近视眼镜的男人。我有点犯职业病,忍不住想,这两部电影里所建构的“失败男人“形象到底说出了美日两国文化在男性气质(masculinity)问题上的哪些差异呢?简单一点分析,肥胖、行动笨拙、体能较弱,似乎是美国文化所排斥的不利于男性气质的特征。而在日本文化(至少是在这部1969-1961年拍摄的影片里)里,肥胖却似乎不是个那么严重的问题。日本男人肥胖的本来就少嘛!但即便是肥胖的战士,恐怕也不会遭受到如在美国文化里一样的蔑视。我记得黑泽明的《七武士》里就有个胖武士,为人特别谦和可亲,也没人提出“这么肥他能打仗吗?” 一类的疑问啊!但行动笨拙、体能弱、攻击性竞争性弱,仍然是男性气质的天敌,特别是军营所要求的那种男性气质。
  
  说到这儿我想起来在今年本地的gay pride parade上,有一个自称bear的组织,有男有女。他们自豪地向大家展示身上浓密的汗毛,自称是bear,希望大家像爱护bear一样爱护自己身上的体毛,不要动不动就shave得光溜溜的。呵呵,多么可爱的人啊!
  
  其实关于体毛、体重、身高、胸围、腿长等的种种文化抗争都说明了,在社会规范和权力结构的压制下,人得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接受真实的自己、爱自己。而那些个荒谬的社会规范的始做俑者和拥护者,也是人自己。
  
  这部片对军营男性气质的探讨会很有用。在战争和军队这两个特殊的限定下,男性气质的概念也被狭隘地限定了。只有体格强壮、富于进攻性、竞争力强、对长官俯首听命不做二想的战争机器才被认为“够男人。”而且这种男性气质概念的构建,还一定是建立在对女性的贬低和侮辱的基础之上的。首先,不具备如上特征的士兵,被逼迫做出各种低级**的动作,被侮辱和损害。这恰恰说明了,女性,特别是从事性工作的女性,在社会地位和性别等级上是如何底下。其次,当梶的妻子前来探望时,其他兵士不断挑逗他,暗示他在性上征服妻子。仿佛一个在性上不够agressvie的男人便不是男人。而这种性幻想的对象恰恰是被男人们看不起的女人。真是可笑!而梶和妻子之间那种纯真的爱,那种在灵魂上而不仅仅是身体上融为一体的爱,又有几个人能了解呢?妻子的身体,对梶来说,不光象征着肉欲美好,更是人性的美好,象征着人间一切美的东西。这正是他让妻子走到透亮的窗前脱下衣服展示胴体的原因。而对那些脑子里只有肉欲的兵士们,鲁迅早已描画得入木三分:“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人之境界高下,大于天地的距离。

鉴赏完这部作品后有种:乱世佳人+阿拉伯的劳伦斯+与狼共舞+东京物语+七武士+现代启示录+末代皇帝+美国往事+1900+辛德勒的名单的结合即视感。

评分

参与人数 19积分 +396 布鲁币 +3 +1 收起 理由
观剑楼 + 20 赞一个!
acoolbat + 15
暗黑骑士 + 30 + 3 + 1
shixudong924 + 15
akki + 20 首爆!!
Panda + 20 赞一个!
doblu + 20 赞一个!
周末同床 + 25 赞一个!
qzm_760921 + 20 赞一个!
thelittlejoe + 30 赞一个!
wklzy + 15 很给力!
crucio + 20 很给力!
大独裁者 + 30 很给力!
nuonuoli + 25 赞一个!
js6248 + 10 很给力!
五十度灰 + 11 感谢分<span id="transmark">
diemi + 20 感谢分享!
zdy + 30 首爆!!
铁血战士 + 20 首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1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下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1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战士 发表于 2015-3-21 10:16
期待下期!!

谢谢支持顶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1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靠,资料详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1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看过这片子,这么详细的介绍先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1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zdy 发表于 2015-3-21 10:35
靠,资料详细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1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鸦天狼 发表于 2015-3-21 10:38
没看过这片子,这么详细的介绍先看看

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5-3-21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起了收藏此片的强烈愿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1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1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看过此电影,看楼主的评价值得欣赏和收藏。影评写的非常好,影片通过电影拍摄艺术展现了导演眼中的中日战争的真实写照,先下载看看,感谢楼主分享!再收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布鲁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布鲁蓝光网(blufans.com) ( 沪ICP备16023182号-1 )

GMT+8, 2024-11-1 07:4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