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蓝光网(blufans.com)- 蓝光 高清 4K UHD Blu-ray 影音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布鲁
查看: 1893|回复: 8

[外版碟讯] 新碟发布:抓狂管训班(美、英版)--兼谈BD时代分区策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6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版:http://www.blufans.com/disc-342.html
英版:http://www.blufans.com/disc-341.html

评论:这两张碟放在一起看,就会明显看出BD时代电影公司(至少这里是代表了SONY)的一些分区策略。

分区策略,在DVD时代可能带有一点歧视性意味,但在BD时代似乎开始进化了,歧视味道少了,正片画质和音质上的区别很少--不像DVD时代一区版码率和音轨采样率可能比起三区版要高出不少。这也许是因为高清时代这些区别已经不重要,没必要再去区分。更多的是在语言字幕上的一些“分别对待”。

以本片为例,
美版没有中文字幕,英法TrueHD音轨和英法西字幕,标准的A区配置。

英版就有中文字幕和其他欧洲、亚洲国家字幕(没有法文字幕),有英语葡萄牙语TrueHD音轨和其他欧洲国家DD5.1音轨(独独没有法语音轨)。
由此可见,欧洲版将会分为英国版和法国版两大派系,照顾两大语种国家。这和DVD时代差不多。

英国版带上了中文字幕和亚洲国家音轨,证明了将来的C区中版以及部分PAL地区的东南亚国家会跟随欧洲版(B区)为主(同为PAL制式),这和华纳DVD时代在中国发行六区DVD的策略是一致的。

A区还有个独特大市场,日版,博伟日版会带上中文字幕,无非也就是为港版做准备而已。

港版因为是NTSC,和日美版同属A区,肯定跟随日美会更多些。

SONY作为蓝光领导,在分区策略上肯定是想得最多最远的,具体如何现在已可见一斑。

蓝光全球市场布局已经正在展开,未来的C区蓝光,还是有希望的。

水平有限,观点或事实如有错误,还望斧正。


P.S. 这两个版本还有个很有趣的区别,大家有没有看出来呢?(无奖抢答开始!!:lol )
发表于 2008-4-26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如此,楼主盘买的多,分析的拳拳到肉啊,我就剩下从这长知识了,插不进话

RE P.S.
亚当桑德勒和尼科尔森俩人调了个头呵呵
发表于 2008-4-27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清时代是不分PAL制和N制的

其实N就是480分辨率,P就是576分辨率

现在是1080,不存在P和N之分
发表于 2008-4-30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不错
发表于 2008-4-30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张大侠奕 于 2008-4-27 00:07 发表
高清时代是不分PAL制和N制的

其实N就是480分辨率,P就是576分辨率

现在是1080,不存在P和N之分


那帧速是PAL的25FPS还是NTSC的29.97FPS呢?
 楼主| 发表于 2008-4-30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uyongxp 于 2008-4-30 22:19 发表


那帧速是PAL的25FPS还是NTSC的29.97FPS呢?


嘿嘿 你问到他了。。:lol
发表于 2008-4-30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uyongxp 于 2008-4-30 22:19 发表


那帧速是PAL的25FPS还是NTSC的29.97FPS呢?


基本都是30的,但也有25的,这个是都有的,也就是在1080P或者1080I信号先50HZ或者60HZ刷新率都是有的

另外现在有很多显示设备和播放设备,为了对应电影的24P的方式,通过2-2pull down  3-3pill down 5-5pull down的方式以48HZ,72HZ或者120HZ的方式去显示也是有的
发表于 2008-5-2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Blu-ray 電影大多是 1080/24p, 演唱會是1080/50i 或 1080/60i
发表于 2008-5-2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gichand 于 2008-5-2 11:10 发表
Blu-ray 電影大多是 1080/24p, 演唱會是1080/50i 或 1080/60i


在录制软件的时候是不会是24P的,这样普通电视和投影机是无法播放,会有明显闪烁

24P只是通过播放机或者显示设备处理而得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布鲁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布鲁蓝光网(blufans.com) ( 沪ICP备16023182号-1 )

GMT+8, 2024-6-5 01: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