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蓝光网(blufans.com)- 蓝光 高清 4K UHD Blu-ray 影音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布鲁
查看: 634|回复: 6

[影评] 《二次曝光》:装逼不成,反成傻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8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次曝光》:装逼不成,反成傻逼!






    关于李导演和范冰冰的合作,一直以来让我十分推崇。

   《苹果》是毋庸置疑的杰作,而《观音山》瑕不掩瑜,让人动容,不忍再看。

    因此,对于《二次曝光》充满期待。

    结果,《二》的观影经历成了一场噩梦,这在多年的影院观影经历中都是独一无二的。

   

    除了几个航拍镜头之外,全片充斥着的是大量的、晃动的镜头的使用,长达两个小时的晃来晃去,简直让人怀疑这是一部手机拍摄的电影!对于上线电影,轨道和摇臂不是触不可及的呀,斯坦尼康总还是有的吧?



    这里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导演对于大量纪实化跟拍镜头存在着一意孤行不可理喻的信仰!!



     但问题是:第一,人类观看视频的生理极限并不是一个没有底线的玩意儿,晃得过多过频,尤其是在大银幕上,人会有生理眩晕和恶心反应,至少我个人是这样的,不知道其他人类是否有同感,据说《不可饶恕》在外国曾经把老外看吐了,今天我信了,真的。使用“纪实性大量跟拍”,如果破坏了观影的生理感受,是不是这手法需要斟酌?至少主创们到影院里感受一下,好吧?



    第二,我们不谈生物,我们谈艺术。为什么要使用大量“跟拍”镜头,答案只有一个:营造“真实性”。这个片几乎由范冰冰一人的表演撑起,所有人物和故事围绕她展开,范冰冰充满爆发力又细致入微的表演撑住了场面,那些耐看的面部的大特写确实经得住端详……

    但是问题如下,首先,大量跟拍是否让人觉得手法过于单一贫瘠,如果某场戏使用,会有很强的“代入感”,但泛滥的使用,只能让人生厌,这个“度”可以参见《拯救大兵》和《集结号》前面战争段落中“跟拍”镜头的使用,一个恰到好处,一个枯燥单调。

   

其次,特写,尤其是大特写,一定要使用适度。大特写就相当于诗歌里的大抒情,有强化强调作用,过多使用,反而会削弱这种“突出”效果!李导演要么是对范冰冰的脸有极强的迷恋,要么就是太渴望展示范冰冰细腻的演技,殊不知,真正惊艳的表演,只一次就会让人过目不忘,但重复多次,反而会消弱这种效果!!!



    最后,片中多次出现了“虚焦”镜头,来展示迷乱迷蒙的主观视角或者是营造迷乱氛围,个人以为,这种手法过于简单,实在没有艺术含量,而且还容易破坏故事画面,作者还故意处理了“往事”画面风格,但请注意,这仍然是一部讲故事为根基的电影!!!!!!!!不是玩花活走试验的《天生杀人狂》!!!



从上面技术的角度来看,暴露了李导演这样的文艺片导演在驾驭“悬疑题材”商业片时的无能为力,她只会用一个文艺片的口吻去讲述一个悬疑的故事,就好比用诗歌的腔调来读侦探小说,这结果只能是尴尬得让人生厌!

   

    至于故事主旨,更是无可挽回地跑偏!

前面似乎是说“最好女朋友搞了自己的男朋友”的俗套,这跟脑残电视剧一个级别,然后又说“好人犯错”与“良心与恐惧”的谴责,再后来又用“真相”和“潜意识理论”来稀释此前费尽苦心营造的人物心理困境,结果让前半段的故事完全变成一次空想中的人性展示,至于后半段,则彻底失去了作品内核的指向性,就是在费尽口舌地解释故事的原委……

更糟糕的是,后面揭示了前面都是“幻想”,这样会把前面的“人性思索”统统冲淡为“精神病症”!进而消解了作品前面的思想重量!



    更主要的问题是,请大家注意!!

还得说一句尺度,《苹果》之事,确实深刻地教育了创作者,这次真的学乖了,不等人家动手,自己就做好了修炼葵花宝典的一切准备。事实上,主创们被切掉的不仅是袒肩露肉的坏习惯,还有对现实生态的还原与反思的勇气与锋芒!



    话说回来,在这个男人都敢怒不敢言的时代,我们又有什么颜面和资格去要求两个从来就没有蛋蛋的弱女子?

    但事实的情形的确确是如此——

《二次曝光》这是一个可以脱离任何社会背景而存在的故事!说白了,这就是一部彻底避开现实的伪现实主义作品!!!







    这样一部看起来让人眩晕、犯困、闹心、作呕(主要是泛滥的“跟拍”造成)的,思索起来,空洞无物、浅尝辄止、个人表现至上主义、不揭示当下社会、也不思索现实人生,只高谈阔论悲欢离合的“假大空”之作!



    那么《二》的成因是什么?

    第一种可能,《观音山》的商业偶然成功,加促了资本市场对于李导演、方监制与范明星的极度信任与再创财富的强烈渴望,以及在这种信任与渴望的推动下的不得已之作!



    第二种可能,在上述情况下,并非出于主创们对于资本力量的无力拒绝,而是自我膨胀后的再试身手!!可事实上,你觉得让北岛去说一段gui故事,这合适吗?这能行吗?



    第三种可能,作品出自作者内心冲动,与资本力量无关。但这次创作真实地暴露了作者的真实的有限能力,但驾驭题材、拍摄手法、思想思索等诸多方面都不及前作。



    第四种可能,就是这次没找“高人”开“策划研讨会”,没有合力深入讨论这个故事的可行性,可挖掘程度,以及故事走向、拍摄手法讨论,而是主创们的一意孤行的试验之作!



    第五种可能,以上四种可能的总和!



     但结果只有一点,那就是《二次》看上次豪气十足、信心满满、似乎想证明人家不仅可以将小文艺片拍到赚大钱,还能把一个悬疑与俗套并存的故事,拍出一副带有纪录片范儿的文艺片,一副我自装逼爱谁谁的姿态,可惜……

     

    结果却是拍出了一部文盲看不懂,文青看不上的傻逼之作!



    我们多么希望这次傻逼是装出来的啊!

    因为,这样总有一天会是我和你都可以不用也不能再装傻逼!















                              有肉吃跟着你

                               2012   10 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8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不评论 拍摄 剪辑水准绝对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8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从何时起,手持摄像机成了导演手里的香饽饽!去年看洛杉矶之战头晕了好半天之后就一直很抗拒这种跟拍镜头,似乎国内导演也把这当作了时尚,好多片子都用,像白鹿原里根据场景晃几个镜头也就算了,那些不分场合滥用的影片简直是在残害观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8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眼花了。看的头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0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持摄像机的成功应该归功于谍影重重系列,但是对于没有这个能力却想使用这个能力的导演来说,真的是一次灾难,洛杉矶之战之所以失败就是这个原因。
国内的导演没有这个精钢钻,但是偏偏要揽这个活,就是一次失败。
适当的使用是可取的,但是滥用的话,就是讨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0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闹心 发表于 2012-10-8 09:33
不知从何时起,手持摄像机成了导演手里的香饽饽!去年看洛杉矶之战头晕了好半天之后就一直很抗拒这种跟拍镜 ...

谍影重重系列的成功,是手持摄像机成为香饽饽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0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TIAN 发表于 2012-10-8 09:09
故事不评论 拍摄 剪辑水准绝对高

你还真是什么电影都看啊。。。

点评

哈哈 也是挑着看  发表于 2012-10-10 13: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布鲁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布鲁蓝光网(blufans.com) ( 沪ICP备16023182号-1 )

GMT+8, 2024-6-1 15: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